
售前咨詢
400-075-1863
售后咨詢
400-688-8750

蔬東坡微信公眾號
在過去的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42716億元,意味著中國餐飲業正式進入4萬億元新時代,同比增長9.5%,增幅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餐飲消費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以30%的食材成本估算,餐飲食材供應鏈市場體量超過萬億,生鮮食材對B端供應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生鮮食材配送B端市場仍是一個相對較原始的板塊,區域性壁壘較強、供需分散、中間環節多、配送損耗嚴重成本高等問題凸顯,未來有望在萬億級的B端食材配送市場上誕生一批優質企業。
然而目前我國生鮮配送行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在未來崛起之路上或將面臨更多挑戰。本文意在通過研究美國食材供應商巨頭Sysco(西斯科),為國內對標企業未來發展與決策制定提供參考。
一、SYSCO企業概況
Sysco作為公認的全球最大的食材供應商, 1969年,創始人John Baugh通過并購8個小的食品配送商與John擁有的Zero Foods合并,成立了Sysco,并于1970年,Sysco登錄紐交所成功上市。并在《財富》世界500強中的排名不斷上升,2018年Sysco最新排名為174位。
sysco的企業概況
Sysco在美國本土市場中業務份額超過16%,2015年之前這數據一度高達25%, 2015年在收購U.S.Foods過程中,被判定行業壟斷而敗訴被賠付3.2億美元“分手費”,導致企業盈利下降。
3年后,Sysco再次回歸世界中心,2018 年營收 587 億美元(+6%),實現凈利潤 14 億美元(+25%),自有運輸車隊1.4 萬輛,全球配送中心332 家,且78%均為自持。
目前Sysco營銷和物流網絡遍及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為全球90多個國家、60多萬客戶(包括餐廳、醫院和學校)提供食材供應服務,銷售品類包括鮮凍肉、海鮮、家禽、蔬菜、水果、零食以及環保餐具廚房用品等。
二、瘋狂并購的巨人
回看Sysco的成功之路,堪稱一部企業并購史,而sysco自身就是瘋狂并購的巨人。
1969年,創始人說服其他8家同行,將企業合并組成Sysco,并與次年登錄紐交所成功上市。截止目前,Sysco累計并購數量近200個。2019年2月Sysco完成對Waugh Foods,Inc的收購,Waugh Foods,Inc年銷售額約為4000萬美元,是一家領先的伊利諾伊州廣播分銷商。
2009年,收購愛爾蘭最大的視頻分銷商Pallas Foods。
2013年12月,Sysco宣布以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二名食材配送商U.S.FoodsSysco,直到2015年6月被法院裁定為壟斷,收購未果并支付了3.2億美元“分手費”。
2016年,Sysco將眼光放在了歐洲市場,21億美元成功收購了英國同行巨頭Brakes,拓展了公司的國際版圖。
2019年1月,宣布收購美國伊利諾伊州具有70年發展歷史,年銷售額高達4000萬美元的廣播分銷商Waugh Foods,Inc。
Sysco企業并購歷程
Sysco平均3年就會發起一場并購案,從其2019年年初最新一期并購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對于Sysco的強勢并購能力,可以預想一旦進入中國,中國任意一家企業是否有信心應對呢),2015年的法律干預并未對Sysco的壯大產生太大影響,并購之路已然在繼續。直接的企業并購成為Sysco能夠快速起量的重要原因。在市場整體良好的情況下,占有體量優勢的Sysco自然收益更為明顯。
三、Sysco的精細化管理
在沒有大量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并購之路并不適用于大多數中小型生鮮配送企業,但是Sysco對于企業精細化的運營與管理卻值得所有企業引以為鑒。
1.精準的客戶定位:
主攻大型B端客戶業務,餐廳為主要市場。Sysco主要客戶包括:餐廳、醫療機構、教育機構、政府、旅游設施和零售商等,客戶類型占比常年穩定,其中餐廳對公司營收貢獻最大,常年在60%以上。
Sysco主要客戶群體
2.產品線全面且穩定:
全品類經營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生鮮始終占比最重。Sysco為客戶提供的產品包括食品和非食品兩大類,食品涵蓋生鮮、干貨、冷凍食品、飲料、奶制品、成品和半成品等,同時提供廚房用具、情節用具、酒店用品和專業廚房設施等,其中生鮮品類占比多在60%左右;真正打造為一條全產品線為客戶提供了餐飲一站式解決方案。
Sysco主要經營品類
3.物流倉儲布局采用重資產運營方式:
Sysco的配送中心主要集中在美國本土,全球共計332個,本土167個;同時約1.4萬輛自有物流車隊,公司旗下78%的物流配送中心面積和88%的物流車為自有,重資產投資建設自有物流、倉儲體系。
Sysco配送中心數據
4.自有品牌食材供應:
Sysco旗下共有13個自有品牌,各個品牌以美式、意式、亞洲菜系等全球主流菜系為中心,滿足各個餐飲消費場景的需求,為餐廳主廚提供以菜系為核心的一站式烹飪解決方案。
Sysco自有品牌
5.企業集中化采購為主:
針對龐大業務版圖,Sysco的采購系統分為中央制裁和地區運營商分區采購兩種方式,中央直采由公司統一對客戶需求量進行預測并完成采購,然后配送至地區運營公司,在送達客戶;分區采購在地區運營商針對個別單品進行自采與補采購的辦法,可直接配送客戶手中。中央直采為主要采購方式,可控性更強。
Sysco集采集配流程
6.嚴格把控產品質量:
Sysco自建質檢團隊,對產品的質量進行嚴格監控,進而確保食品安全,Sysco的QA(Quality Assurance)團隊由大約196名全職企業員工和35名簽約檢驗員組成,專門負責質量監控。整個質量監控過程覆蓋食材的采集、倉儲、加工、運輸等各個環節,確保食品安全。
Sysco倉庫盤點
7.產地標準化,產品標準化:
Sysco會從附近的農場直接收割食材,裝箱檢測,1小時運送至中心倉庫直接進入物流環節,并結合自身QA管理體制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評估、制作工藝、員工衛生、質量管理體系,以及產品溯源機制。
Sysco產地標準化
8.咨詢式銷售,提供增值服務:
Sysco銷售代表需要經過大量的培訓(30周以上)方能上崗,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總部配備專業客戶研究中心,分析客戶潛在需求,主動提供新菜式開發、新食材推薦、門店改造建議等增值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好感度,增加服務粘性。
Sysco銷售培訓要點
9.科技化運作賦能Sysco:
自2009年開始,Sysco提出商業轉型計劃,2010-2013年之間(期間企業業績下滑)不斷迭代試錯升級打造應用與全公司業務的長期計劃,旨在通過全方位的科技升級,提升銷售額、降低運營成本以及增加洞察力。
Sysco官網技術人員招聘需求
Sysco軟件應用體系的大致由自主研發、第三方軟件服務商完成:
初期以企業管理人員主導、銷售團隊設計自主研發,然而客戶卻難以應用,后以顧客需求為中心,優化產品圖片、促銷活動等頁面,也只優化了企業網頁下單環節,并未完全解決企業管理問題。
后期SYSCO開始與Business Objects合作開發可滿足其業務需求的BI系統,把所有操作都需要集成到一個系統范圍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
目前Sysco軟件體系主要包括:為客戶提供采購端一站式訂購、賬單支付、跟蹤等服務的MySysco;易于使用和高效的餐廳前臺銷售系統,商家客戶可以進行實時訂單跟蹤、利用客人管理系統優化候補名單流程(平均可以提升7%的客單量)等的CAKE(POS一體機);以及預訂平臺Sysco Mobile(搜索產品并對比、訂單跟蹤、歷史訂單記錄查詢等)和Sysco Market Express Ordering(電腦、平板版等)。
四、中國會出現Sysco一樣的巨頭嗎?
Sysco形成現在這么大體量的主要因素有三:持續的并購、精細化的管理,以及美國本身利好的社會基礎。
Sysco的發展與整個市場大環境不可分割:
美國國農業生產以中部大平原地帶為主,產地集中;食品供應市場總價值達到2890億美元然而市場分散,地域性明顯;原油價格上漲,物流概念得以普及,多樣化的供應鏈服務興起;下游消費者外出就餐比例提升,餐飲行業集中度分散。
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美國外出就餐的比例超過50%,下游餐飲行業的繁榮從宏觀上促進了食材2B行業的發展。
而在中國,隨著互聯網+生鮮概念的興起,業內對標Sysco的企業不勝枚舉。但可望其項背的企業卻乏善可陳,就當前來看,可以肯定中國尚未出現可以匹及Sysco模式與規模化運營的食材配送企業。同樣與當下國內生鮮農產品的流通環境關系甚密,中國地形復雜,家庭個體耕種小農經濟產地分散;農產品生產產業化進程緩慢,機械化普及度低;農產品流通層級多,流通效率低。
不可否認的是,4萬億下游餐飲消費規模,帶來龐大的B2B食材供應市場機會。從近幾年蜀海、美團、京東、阿里等各行巨頭紛紛布局食材流通領域,不難看出中國生鮮供應鏈正步入高速發展期:政策環境利好,互聯網信息化平臺迅速推進,行業政策紅利、人口紅利初見端倪。
目前中國餐飲的食材供應從源頭產地最終到餐廳,要經過多級批發商,中間環節的加價率等弊端,從整個產業鏈條來看,中國餐飲食材供應鏈的上、中、下游均處于較為分散的狀態,“砍掉中間商”也成為很多食材B2B企業的立身之名。同時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對食材品質與安全性重視度的提高,下游餐飲市場將持續釋放統一供應的需求,未來仍大有可為。
Sysco作為生鮮配送行業少數上市企業之一,在其悠久的發展過程中仍有許多可借鑒的管理經驗方法。2019年,伴隨多家巨頭持續加碼入局,生鮮B2B行業必將迎來快速發展整合期,在激烈的競爭與互聯網大佬跨界打劫的市場環境下,生鮮配送企業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提升自身實力,深耕行業構筑持久護城河會是企業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