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咨詢
400-075-1863
售后咨詢
400-688-8750

蔬東坡微信公眾號
2020年經過疫情爆發,社區團購進入市場風口。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線下購買生鮮的習慣,社區團購模式成為普遍低迷市場中“殺出”重圍的“黑馬”,疫情雖已漸漸平息,然而社區團購這一并不新鮮的創業模式,卻成為被巨頭們瞄準的風口。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元級別。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在社區團購的風口下,很多企業都競相參與進來,目前這一賽道除了我們熟知的垂直型玩家、互聯網巨頭外,還有傳統媒體行業、商超、房地產以及養老機構等等。
傳統垂直型玩家面臨多重考驗
傳統玩家,除了我們熟知的興盛優選(2017年入局),十薈團(2018年入局)外,還有同程生活、食享會等,這些團購平臺成立時間早,用戶體量大,覆蓋區域廣。在2020年上半年,他們的優勢明顯,位于賽道的前列,早早抵達賽場的他們有非常完善的供應鏈以及配送模式。
但在互聯網巨頭一窩蜂涌入的情況下,他們的發展也面臨巨大的挑戰,但同時,其強大的產地供應鏈資源以及高效的倉儲物流體系優勢,也會吸引眾多大咖投資。以十薈團為例,從2018年起,阿里巴巴對其進行了4次投資,除此之外,還在淘寶端增加“淘寶買菜”入口,為十薈團引流拓客。
本土商超、便利店的應激反應與生存慣性
去年的疫情倒逼傳統商超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以武漢為例,為阻斷疫情擴散,武漢多個區相繼強化超市管控,大中型超市、便民超市只開展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物資團購、配送業務。家樂福、大潤發,連鎖便利店Today及有家均在武漢實施社區封閉式管理后推出了社區團購的服務。
這些連鎖零售品牌的優勢在于后端有扎實供應鏈作為支持,并且在零售末端有覆蓋武漢城區的門店網絡,前者保證生鮮的供應效率和質量,后者則最大可能地為附近社區提供服務。比如在武漢的中百集團,在小區封閉式管理后,旗下在武漢的78家中百倉儲超市都推出了社區團購的服務,這些門店覆蓋了武漢所有13個行政區。
但隨著疫情的緩解以及互聯網大廠的涌入,這些在疫情期間積累眾多的經驗的他們,并未走在社區團購的第一賽道,明顯處于落后位置。有一些超市水果生鮮店在團購沖擊下,也開展了相應的團購,但總有一種被團購平臺搶生意后不得已的“防御”姿態。
此外,還有一個新領域的玩家也可入局社區團購
①物業地產商做社區團購業務
在社區生鮮“百團大戰”中,地產商也看到了一些商機,一些物業和房地產商也在開展社區增值服務。對于物業公司而言,其在社區團購戰場中最大的優勢就是“地利”,其次,擁有整個小區的業主資源。因此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業主需求信息的收集,并建立起在社區團購中至關重要的社群。
雖有“地利”,但物業卻很難達到“人和”,因為小區業主和物業之間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對立感”,“團長”是否有親近感是“團購”能否成功的關鍵。
而除了物業以外,地產大頭們也紛紛推出相關旗下品牌,布局社區超市和社區團購,搶占市場。比如保得利旗下的保得利精選,碧桂園旗下的碧優選等等,但物業與地產商們發展大多缺乏中、后臺體系,缺少技術賦能,很難對社區需求進行預測,在人力資源的培訓方面也很欠缺,更沒有辦法針對性開展前瞻性業務布局。
②養老機構布局社區團購
在團購大戰中,有一個選手在其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那就是養老企業。當前,老年用品連鎖商鶴逸慈、居家養老服務平臺運營方心悅鄰和,以及多家養老服務驛站連鎖企業,都已上線或推出了面向老年人的線上購物渠道,而“社群團購”則成為多家企業選擇的主要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