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咨詢
400-075-1863
售后咨詢
400-688-8750

蔬東坡微信公眾號
1月份的長沙寒意漸濃,在湖南逸興供應鏈2500平方米的全新倉儲中心內,分揀員手持PDA設備快速掃碼,系統自動生成當日配送清單——從一根牙簽到生鮮凍品,近3000個SKU(庫存類型)通過數字化流程,精準送達80多家企事業單位,覆蓋全省10萬余個客戶的廚房及餐桌。
“疫情改變了消費端對食品安全的認知,也讓我們重新思考食材供應的價值。”逸興供應鏈總經理童愛都坦言。
四年前,這這位深耕餐飲行業十余年的“老兵”毅然轉型,與合伙人共同創辦食材配送公司。
現如今,這家年輕企業年營收已突破8000萬元,客戶續簽率超70%,其背后的數字化引擎正悄然發力。
童總表示經過現在這四五年的發展,在長株潭目前服務近80來家客戶,類型涵蓋企事業單位、機關政府單位、教育系統、學校、醫療系統,像湘雅附三、省人民醫院、市婦幼這些,包括省內大的上市公司如愛爾眼科、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也算是比較優質、有實力的。
業務上的改變看得見,供應鏈和組織內部的改變藏得更深。逸興供應鏈的快速成長除了預測市場、提前布局之外,還有哪些可復制的經驗?
近期,蔬東坡市場部走進逸興供應鏈的大本營,和負責人童總聊聊這創業路上的心得體會。
Q1:當初公司成立的原因和初衷是什么?A:我之前都是做餐飲運營相關的事情,在疫情的時候,就有收集到很多消費者對于食材的新鮮程度、溯源等方面的建議,后來就決定自己來做食材配送,讓顧客“吃的安心,吃的放心”保障食品安全。發展至今,我們也開始做全品類的配送,目前能有將近3000個sku,上游供應商有將近80家左右,涵蓋米面糧油、蔬菜、凍品、家禽等,很多標品都是跟廠家直接合作,從而減少中間環節,把價格更優惠的產品推送給我們的客戶,能給客戶直接降本到大概十幾個點左右。Q2:目前的業務體量增長及續簽率如何?A:現在的銷售額應該是在7~8千萬,我們每一年的增長比較穩定,同比去年應該有增長30~40%,而且我們對于明年的展望肯定是要上到億級,我們現場這個場地有2500平,能做到了快速分揀以及干濕分離,以食品安全為先,業務單量也能保障。我們能達到70~80%客戶一直都跟我們續簽,逸興供應鏈創立的宗旨就是做一個長期長久的生意,不是說服務個一年兩年,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所以我們也會固定地去拜訪客戶,身處到一線去跟客戶面對面交流,而不是簡單地回一個微信或者電話,通過每一次現場收集到的問題和建議,回來開會完商討后,第一時間給到客戶回復,這四年來一如既往。Q3:如何看待智能化系統對行業的影響?A:如果我們沒有用系統,還是以前那種人工分揀和接單,那服務上面肯定就做不好。從訂單到采購、再到分揀、物流配送,它是一個一環扣一環的整體,只有一個好用的系統才能保障鏈條的順利運行,再隨著每個環節的失誤和出錯減少,你的客訴量才能夠大大的降低,效率才會不斷提升。其實我們用系統也就是這兩年,一開始去朋友的公司看信息化系統,看到就是四、五十歲大姐都能都能非常熟練的操作分揀系統,我就明白“這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之前其實也用過一些進銷存系統,但都不太理想,做不到蔬東坡系統一樣深入到行業內。我們在20個項目的時候是20個人的團隊,現在80多個客戶的情況下,我的人卻只增加了四五個,這是最顯著的降本增效。
回顧整個訪談,我們可以將逸興的成功發展總結成以下三點:
01 持續升級
全鏈路管控、信任優先與系統賦能
①全品類直采:打造“廠倉直達”新模式通過集約化采購、標準化分揀,一心供應鏈將“全品類覆蓋”與“高性價比”結合,并熟練使用數字化系統,實現食材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溯。②信任即壁壘:用“主動服務”對抗行業價格戰面對生鮮配送行業的價格內卷,逸興供應鏈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銷售人員每周定點拜訪客戶,管理層24小時內響應需求調整,甚至開放倉儲中心供客戶隨時驗貨。“我們不做一錘子買賣,80%的客戶合作超過兩年。”童總強調,這種“長期主義”的服務模式,讓企業在招標中屢次擊敗低價競爭者。③數字化破局:一套系統解決三大痛點2022年,逸興開始上線蔬東坡生鮮配送系統,實現訂單分揀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40%。
訂單協同:客戶需求自動同步至采購、分揀、物流端,錯單率從8%降至0.5%;
溫控溯源:冷鏈車輛實時回傳溫度數據,異常情況自動預警;
- 庫存優化:AI算法預測銷售趨勢,滯銷品占比減少60%。
“過去20個客戶需要20人團隊,現在80個客戶也只需25人。”童愛都舉例稱,系統甚至讓50歲的分揀員也能簡單快速上手——蔬菜按克重分裝,誤差不超過5%。
02 競標分享
數字化如何啃下“硬骨頭”?
2023年,逸興供應鏈參與某大型上市企業的供應商招標。面對以嚴苛號稱的湖南著名機械公司的招標要求——從消防合規到農殘報告,從倉儲動線到員工培訓檔案,逸興團隊提前整理出滿滿一桌的資料,只為契合高規格的服務標準。“他們不問價格,只追問‘如何用保證食材安全’,其實我自身能清楚的感覺到,他們其實是為了讓我們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童愛都回憶道。通過蔬東坡系統的全鏈路數據追溯,客戶現場調取了某一批次西蘭花的供應商資質、農殘檢測記錄、冷庫存儲時長及配送溫度曲線,以及我們冷庫凍庫里面的效期管理,用系統化的這個智能的先進先出,最終以“透明化管控”贏得訂單。
03 未來圖景
不求規模第一,要做口碑標桿
“生鮮配送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走得更穩。”談及未來,童愛都的目標清晰:
- 區域深耕:未來兩年聚焦長株潭市場,將客戶數拓展至150家;
- 系統迭代:開發AI品控模塊,自動識別食材瑕疵并關聯供應商評級;
- 行業共建:向中小配送企業開放系統模塊,推動區域供應鏈標準化。
“當客戶提起我們,能第一時間想到‘安全’和‘靠譜’,這就是最大的成功。”站在智能分揀線旁,童愛都的愿景樸素卻篤定。像以前那種“租一個廠房、然后拉幾個人、就開始做食配”的模式已經要被市場所淘汰。現在隨著有關部門對食安的要求,也促使從業者們的流程環節要越來越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其實也是整個社會的期待及行業的進步發展。
從人工抄單到智能調度,從價格廝殺到價值競爭,逸興供應鏈的四年驗證了一個真理:食材配送的終極戰場不在倉庫,而在數據與信任交織的“無形網絡”。目前食材配送的戰場,正從“低價優先”轉向“安全+效率”的雙重較量,而這場較量的底層密碼,恰是數字化對傳統行業的重塑與賦能。正如童總所言:“系統不會替代人,但會用數據告訴你——專業與信任,才是生鮮賽道的終極護城河。”系統冷冰冰的數字背后,熱騰騰地是企業對食安承諾的堅守,這才是每一家食配企業負責人該算的‘大賬’,也是食配行業無論怎么變化所不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