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咨詢
400-075-1863
售后咨詢
400-688-8750

蔬東坡微信公眾號
要說最近的互聯網熱點,“社區團購”稱第二,那第一絕對不敢站出來。隨著社區電商的持續升溫,巨頭開始無限補貼,品質不如預期、惡意價格戰等問題相繼出現,為了阻止社區團購的惡性競爭,國家這次終于出手了!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范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布局了社區團購業務的互聯網平臺企業也受邀參加。為嚴格規范社區團購經營行為,會議要求各互聯網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
社區團購目前尚存在很多問題,但作為農產品進城的新渠道,價值有目共睹,未來可期。
我們先來看看社區團購的運營機制:社區團購企業會招募團長和供應商,團長主要負責銷售、承接點理貨、售后,供應商入駐社區團購平臺,消費者下單后,次日供應商根據訂單量配送到小區團長處,消費者去提貨點取貨,團長獲得傭金,消費者也獲得了便利。
由于今年爆發的疫情,人們需要宅在家中,外出采購很不方便,社區團購App卻因禍得福獲得了全新的生機。光是2020年一年,社區團購項目明確公開地融資金額已達到165.3億元,比去年高出100多億。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將突破千億規模。京東、美團、滴滴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加持,更是讓社區團購進入了爆發期。
但巨頭這樣的瘋狂進場,暴露出的問題同樣也很“致命”。
社區團購上售賣的農產品,品質不如預期:買到的雞蛋數量夠,大小上卻和普通核桃大小一樣;買到的丑橘內里如同破棉絮;還有消費者表示:團購平臺上的菜品雖然很便宜,但收到后有的并不那么新鮮。
其實歸根結底,這都是社區團購供應鏈中物流管理和冷鏈布局的問題。
目前,生鮮農產品物流體系發展迅速但仍處于供給不足的階段,冷鏈物流體系化成為未來3-5年生鮮供應鏈的核心驅動力。
商務部2015年統計表明,中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的比重分別為22%、34%、41%,遠不及發達國家95%以上的流通率。2019年,我國冷鏈物流規模將達到3391億,并保持15%以上的年增速,未來冷鏈物流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物流企業將在生鮮供應鏈中發揮更大的市場職能,在渠道優化、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多個非傳統物流環節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零售端控制產品標準,物流端掌握交付體驗,利用觸達客戶的優勢來建立非生產端的品牌形象或將成為未來生鮮品牌的一個可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