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咨詢
400-075-1863
售后咨詢
400-688-8750

蔬東坡微信公眾號
社區團購不是今年的新鮮事,卻無疑是2020年最炙手可熱的賽道。這場生于長沙、始于2016年的生鮮業態探索,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其獨特的作用,202O年2月至5月,社區團購微信小程序月活用戶從2200萬增長至4500萬,同比增長率保持在200%以上。再度“翻紅”的社區團購成為資本的風口,根據大數據統計,2020年的市場規模已達720億元,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級別。
面對這塊巨大而誘人的“蛋糕”, 各大互聯網平臺、中小數字科技企業和傳統商家都在相互角逐,爭搶地盤。阿里、騰訊、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等巨頭紛紛下場搶占潛力巨大的下沉市場。尤其在2020年12月,社區團購領域發生的多筆重量級融資事件,將社區團購屢屢推上熱搜。通過數據調查顯示,2014年社區團購開啟了投融資的先河,直至2017年,社區團購賽道的融資筆數和融資金額的表現均一般。2018年是社區團購的融資高峰期,公開融資事件達23起,但披露融資金額不過16.7億元,2020年社區團購公開融資事件達19起,是歷年來的第二高,但2020年社區團購披露融資金額高達171.7億元,同比增長356.3%,創下了歷史新高。#京東社區團購軍團再擴容#
當資本介入一方市場,最擅長的就是打價格戰,燒錢補貼成為了屢試不爽的通行證,滿屏0.01元的雞蛋、紙巾、食用鹽、小零食等,羊毛黨們在社區團購的小程序里樂此不疲。與淘寶網,京東商城這類的網上方式比起來,此次電商大佬們涉足的社區團購,表層上看,與前面一種并無二致,一樣是在網上賣東西,一樣是根據方便快捷的物流信息平臺,讓顧客獲得更性價比高的產品,只不過是這一次產品變成了更貼近民生,價格更加低廉的“菜籃子”。
12月中旬,《人民日報》一篇重磅評論,向社區團購潑了一盆冷水。評論提醒互聯網巨頭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追求和作為。2021年3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公開對橙心優選(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橙心優選)、上海禹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多多買菜)、深圳美團優選科技有限公司(美團優選)、北京十薈科技有限公司(十薈團)、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食享會)社區團購企業低價傾銷、價格欺詐等不正當價格行為頂格罰款,對違法企業形成有力震懾,有效促進企業整改。
那么,為何我國資本擴張網約車、外賣市場并沒有被喊停,而社區團購被應急喊停且嚴格管控呢?從用戶分層來看,網約車模式對少部分高消費群體形成便利,對中消費出租車群體形成平衡競爭,對低消費(公交車、地鐵用戶)無法構成競爭。因而整體評估來看,網約車的出現確為出行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十分貼合互聯網創新。外賣與網約車模式類似,僅對白領、學生等少部分愿意支付溢價的群體形成便利,而對傳統消費群體(在家做飯、線下餐館就餐)無法構成競爭。
而社區團購的擴張,一旦互聯網巨頭真正的霸占了菜市場,為了利益更大化,他們要么把收購價壓得更低,這會讓更多的農民放棄養殖業和種植業。要么就是把零售價抬高,作為購買者也只能被動接受,這樣不利于社會了有利發展,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管。因此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九不得”條規在對社區團購商品價格、市場壟斷、限制競爭、大數據殺熟等9方面做出限制,就是為了引導業態更加規范、有序發展。
在談及“社區團購會不會涼”這一話題時,不少人都認為線上化是大勢所趨,但需要給行業足夠喘息的時間和空間。對于前期互聯網巨頭“瘋狂”入局的行為來說,適當的潑一盆冷水冷靜或許對當下來說是一件好事。全拓數據認為,社區團購要想很好地發展下去,就應該合理競爭,把握好邊界,把握好與傳統消費鏈條中(便利店等各類終端門店)的共生生態,依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注:以上內容源于全拓數據,不為本站及個人觀點,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