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咨詢
400-075-1863
售后咨詢
400-688-8750

蔬東坡微信公眾號
在疫情期間,由于居家隔離興起的“社區團購”,在疫情防控平穩后,依然迅猛地發展起來,眾多互聯網頭部企業開始砸重金入場,“燒錢大戰”一觸即發,“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的低價戰,讓原本的“團購”悄然變味,也引發了眾多質疑和擔憂。
當下將對于社區團購的爭論,僅僅集中在大平臺要不要給小菜販留條活路的道德抨擊上,其實是不足夠的。因為單說社區團購本身,現在已經出現了諸多隱患和不良苗頭。有大型供貨商發布通告,要求禁止給“嚴重低價”的社區團購平臺供貨,以免破壞價格體系;有網友反映團購菜雖然便宜,但是質量每況愈下,售后缺乏保障。
所以社區團購未來的發展,監管制度,監管規范等問題都是需亟待解決的。
社區團購監管哪些方面?
鑒于社區團購的特殊性和影響力,亟須加強規范管理,獎懲結合促進行業健康長久發展,避免出現壟斷惡性競爭的局面,更多釋放出社區團購在民生方面應有的潛能。
首先,加強網絡平臺精準監管。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新規對社區團購平臺的價格競爭作出了規定,但多數內容屬于《反壟斷法》的已有范疇,根據以往經驗,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變相的補貼恐怕不會停止,需要更有針對性的監管。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彭正銀認為,網絡平臺模式具有獨特的外部性特征,要實現生態化的健康平穩發展,最主要的是以平臺為核心形成商家與消費者良性互動的循環。建議在鼓勵創新、審慎包容的監管理念之下,推進精準監管模式,同時完善跨部門、跨區域協同監管體系。
其次,注重食品安全防控溯源。韓經甡說,在前期激烈的價格競爭下,平臺企業都在虧錢,他們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少賠錢,而不是提升產品質量。而且,平臺、自提點、團長,三者互利互惠,但缺乏相互約束,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無法溯源追責,值得關注?!鞍车霓r場”創始人、天津耕德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宗武認為,蔬菜等生鮮最大的商業缺陷在于損耗大,品質難以控制,這既是平臺企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也是本地企業和菜販們的機會。
第三,鼓勵企業聚焦技術進步。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網絡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李維安認為,在以5G為首的新技術帶動以及大數據向全行業滲透的趨勢下,農產品供應鏈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也是電商企業的機遇所在。建議相關部門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加快推廣無人技術、智能收貨箱、分揀機器人等智能化應用,讓消費者得實惠。劉劍表示,互聯網平臺企業應該更多在產品品質、流通效率、周轉率、管理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單純的“燒錢”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