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咨詢
400-075-1863
售后咨詢
400-688-8750

蔬東坡微信公眾號
才過去的雙11,我們又迎來了雙12。早在幾年之前,我相信大多是人都不會選擇這網上買冰淇淋、雪糕和冷凍品,會擔心融化、變質。但是現在大部分消費已經不會再擔心這個問題了,應為我們的冷鏈物流發展的越來越好。
在今年年雙11,天貓開場一小時,就賣出了50萬只冰淇淋和150萬頭海參;京東生鮮的雙11生鮮商品的銷售額也創了新高,達到4萬噸。再到雙12,鮮豐水果的全渠道銷售額達到5800萬,其中智利車厘子22萬斤、草莓銷售了260萬元。
在這些熱銷產品的背后是國內冷鏈物流的崛起,有了冷鏈物流對生鮮食材和冷凍品的保駕護航,被地域限制的食品將可以銷售的更遠,大眾也能吃到來自不同地區的新鮮食材。
冷鏈其實不“冷”
冷鏈物流其實是指針對不懂種類的食材,進行不同溫度的存儲與物流運輸,可以有“恒溫、冷藏、冷凍”三種儲存方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消費者是原因花上更高的價格去追求更好的、更新鮮健康的美食享受,和對現在新奇特的追求。比如需要低溫保存的鮮牛奶,因為營業豐富,但是存儲期是比較短的,儲存條件也是在2℃-6℃的低溫條件下存儲,存儲周期也是在7到21天,依靠現在的冷鏈物流技術,可以在第二日就能送達,不僅速度快,還新鮮。像同類的酸奶和低溫冷凍儲存的雪糕,都在各大電商平臺熱銷。還要美容養顏的成品燕窩,主打零添加,保質期就很短,當天燉,當天可以冷鏈物流發貨。
對于現在不太喜愛出門或沒時間采購的80、90后來說,既方便、又快捷。
冷鏈物流的“改變”
早在2016年之前,冷鏈物流一直發展的比較緩慢,主要原因也是成本高、投入大,盈利周期也比較長。但是到了2017,政府開始扶持冷鏈物流,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推動了國內冷鏈物流的發展,而同一時期,新零售的出現,生鮮電商的崛起,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冷鏈物流開始進入快速發展的高峰期。
冷鏈物流的市場也由原來的2017年2550億元,發展到2018年的2886億元,多出336億元,同比增長13.2%。到現在的冷鏈物流已經成為各方資本巨頭爭相追逐的對象。
現在冷鏈物流主要有三類玩家:
以各大電商平臺為基礎的京東、阿里和蘇寧,依靠背后雄厚的資本、大量的訂單與強大的數據;
各大物流快遞企業,例如順豐、申通、圓通,依靠原有的物流運輸網絡和深厚的底蘊;
是第三方供應鏈服務平臺,例如九曳供應鏈。
想做好冷鏈物流,單控壓縮成本是不行的,做好人、車、庫管理會比壓縮成本的效果更好。但是如何控制與管理是冷鏈物流管理者需要主要思考的問題。有計劃的生產、運輸和儲存、銷售,做到資源的合理配置。